聚焦科學傳播 弘揚科學精神
APP下載
掃碼下載APP
融媒矩陣
  • 人民號
  • 科普號
  • 北京號
  • 微博號
  • 頭條號
  • 騰訊號
  • 百度號
  • 央視頻號
  • 抖音號
  • 微信號
QR Code
當前位置: 首頁 關于我們

北京科技報

《北京科技報》前身為《科學小報》,創刊于1954年3月7日,是新中國第一份科技報紙,毛澤東主席曾調閱。1978年復刊后更名為《北京科技報》。

北京科技報社作為北京市市屬新聞單位,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正規的綜合科技類媒體機構,是服務全市中心工作大局的有力保障,具有報紙出版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等資質。也是全市網絡辟謠聯動機制成員單位。主管單位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報社以“尊重職業、尊重創造、終生學習、精誠合作”為團隊文化,以“堅持科學精神、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為內容靈魂,以“新聞傳播”“服務科學普及”“科技創新”“科技教育”為主要任務,以“融媒體傳播+綜合服務平臺”為發展方向,通過“新聞導入、科學解讀”的方式,提出“科學還原真相、科技引領生活”,為社會提供有用、有趣、有分量的科學資訊,幫助公眾培育理性價值觀,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為適應媒體發展大趨勢,本著“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數字優先”的原則,報社持續加強自身融媒體建設工作。目前,報社已形成“一報一網一端兩微多平臺”的融媒體傳播矩陣,成為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批準的30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之一(許可證編號為11120240002)

經過七十年的發展和探索,北京科技報社在新聞傳播、科學普及、科技創新、科學教育等領域不斷深耕,擁有原創圖文內容生產、政務新媒體運維、音視頻制作、信息化技術、科學展覽展教、線上線下創意執行等多種服務能力,致力于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背景

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發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早在新中國誕生前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黨中央就明確指出,奪取全國勝利后,要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到城市,要以生產建設為黨的中心任務。在經過建國后頭三年的經濟恢復工作以后,1953年我國開始進入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由于大規模經濟建設新時期的到來,我國的科技事業和科技宣傳工作隨之蓬勃發展起來。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科技宣傳的一株獨特的新苗破土而出了,即中國的第一張科技報—北京《科學小報》誕生了。北京《科學小報》的誕生,為中國科技報事業的發展開了先導。

發展歷程

1954年3月7日,《科學小報》創刊,是新中國第一份科技報紙,由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編,八開兩版小報。北京《科學小報》當時主要是介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介紹基礎科學知識,幫助讀者提高文化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具體的內容包括博物、理化、天文、地理、地質和數學、生理、衛生、疾病預防和婦嬰衛生等知識以及工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生產經驗等。

此后,《科學小報》積極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貫徹“為社會主義生產建設服務,面向工農”的編輯方針,郭沫若、華羅庚、高士奇、竺可楨、茅以升等科學名流皆在報紙上撰文。因其內容貼近實際,通俗易懂,受到廣大受眾的歡迎,其在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生產建設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創刊初期,市總工會、農林局、文化館等有關方面將報紙分發給農村干部、工人、科普工作組等。

1955年改為雙周刊,四開四版。

1956年以后改為周刊,每期發行到18萬份,毛主席辦公室曾打電話要人送去從刊載人造衛星到刊載宇宙火箭這一期的《科學小報》。

1978年7月1日,《科學小報》更名為《北京科技報》正式復刊,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聶榮臻元帥為復刊的《北京科技報》賦詩。

1997年,推出自己的網絡版,開始中國最早的科學傳播信息化的嘗試。

2003年10月北京市科協和北京青年報社初步達成由北京青年報社主辦并全新改版的合作意向。

2004年1月7日,《北京科技報》全面改版,正式投放零售市場,成為全國率先進入零售市場的科技類報紙。改版后的《北京科技報》以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提出“閱讀科學也是享受”“我們不同于任何報紙”的辦報理念,成為率先進入零售市場的、以“新奇特”為特征的、被譽為充滿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精神的新銳科技傳媒。

理念獨特:把“閱讀科學也是享受”“我們不同于任何報紙”,作為報紙特征的核心。

形式獨特:形成了類雜志的富有沖擊力的封面和由探索周刊、精神周刊、生活周刊構成的一報三刊結構。

內容獨特:追求“奇特新深”,在操作上強調研究性揭示性知識性,強調和綜合類媒體的鮮明差異。為了讓科技類報紙的呆板枯燥形象“脫胎換骨”,我們強調“科味”與“人味”完美結合,趣味性和權威性的結合,熱點和科學角度的結合。

2004年2月—4月,與北京電視臺“科技全方位”、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走近科學”“發現之旅”欄目;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北京科技報刊發選題轉載率達到80%,各門戶網站紛紛轉載。

2005年4月,走出國門,隨美國《僑報》周日版在美國發行,發行量10萬份。

2005年8月,成立中學生科學社。

2007年9月,進行包括發行、內容、運營等方面在內的全面市場調研,之后再次全面改版,讀者定位為以領導干部公務員、科技工作者為主體的“學知型”讀者,內容定位為科學領域的探索和科學精神的探索,形式上改為類刊形態,創造性地將報紙的豐富性、時效性與雜志的精美可收藏價值完美融合,成為國內獨有的突出自采特色的探索類周刊。

2011年,推出《科技生活》周刊,提出“科學還原真相,科技引領生活”,聚焦民生科普與科技創新。

2015年,與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PopularScience》(大眾科學)合作,獨家推出中文版,貼近世界,貼近未來;致力科普信息化服務。

2016年4月,在市科協支持下啟動北京科技報客戶端(原名科學加客戶端)建設,2022年年初更名為北京科技報客戶端。客戶端集圖文、漫畫、長圖、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和功能于一身,具有開展直播、自媒體號建設、LBS定位等能力,是響應落實中央和北京市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傳播格局的體現,同時也發揮著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功能。

2024年9月,成為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批準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之一,許可證編號為11120240002。

目前,報社通過整合多元資源優勢,逐步承接政府在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傳播工作方面轉移的大量職能,報社已經從一個純粹的平面出版媒體發展成為集宣傳推廣、創意設計、影視制作、融媒運維、活動執行、技術支持、展覽展示、科創服務、科技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服務商,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政府機關、科技創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機構單位提供融媒體宣傳方案、科技創新服務方案、科學普及創新方案、科技教育解決方案等綜合服務,致力打造中國科普傳媒品牌,推動構建大科普發展格局,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厚土壤、夯實根基,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北科力量。

版面設置

主要版面和欄目有:智庫、要聞、理論、熱點、資訊、視野、人物、生態、健康、焦點、講堂、悅讀等

工作團隊

報社培養了一支專業性強、政治素養高的工作團隊,其中包括資深的編輯記者團隊、全媒體運營團隊、創意設計團隊、全流程影視制作團隊、統籌策劃團隊、項目執行團隊等,全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綜合產品和服務。

團隊文化:尊重職業,尊重創造,終生學習,精誠合作

尊重職業——尊重尊重職業的人,給大家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

尊重創造——尊重尊重創造的人,給大家的創造提供機制上和激勵上的保障

終生學習——尊重終生學習的人,給大家營造學習的氛圍,創造學習的機會

精誠合作——尊重精誠合作的人,我們要和而不同。

團隊特點:特別能戰斗,特別能理解,特別能提高,特別能合作。

資質榮譽

報社目前擁有報紙出版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等專業資質。歷年來,報社及員工獲得全國科技報系統優秀作品獎、北京新聞獎、北京專業報刊好新聞獎、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等,共計二百余次。

在陣地建設、科普服務、人才培育、宣傳推廣等方面,報社曾獲評科普工作先進集體、首都文明單位、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獲得北京科技周優秀活動獎、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獎等榮譽。

作為北京市委網信辦、人民日報、新華網、北京日報、科普中國、今日頭條、搜狐新聞、騰訊新聞、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等單位的優質科普號、媒體創作者、合作伙伴等,連續多年被平臺方授予“優秀媒體創作者”“最具影響力獎”“最具傳播力獎”等榮譽,為助力科技創新、服務科學普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源優勢

◎科技資源

5000+副高級職稱以上的專家顧問團;

500多個專業協會、學會;

200多家重點科技場館、博物館、科普基地;

◎媒體資源

報社作為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會員單位以及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密切合作單位,可溝通聯系100+主流媒體、網絡媒體及新媒體。

◎社區資源

科普傳播覆蓋70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

媒體矩陣

為適應媒體發展大趨勢,本著“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數字優先”的原則,報社持續加強自身融媒體建設工作。目前,報社已形成“一報一網一端兩微多平臺”的融媒體傳播矩陣,成為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批準的30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之一(許可證編號為11120040002)。

網站年發稿量2000+,年訪問量超235萬次。

APP日更內容20篇以上,累計下載量超66.7萬次。

微博、微信、抖音、人民號、北京號、頭條號、央視頻號、抖音號等全網累計粉絲近200萬,稿件年度傳播量超9000萬。

服務范圍

宣傳推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守正創新,秉持“新聞導入、科學解讀”的內容生產宗旨,提供專業的內容采編服務,包括專版專題、專刊特刊、科普圖書、原創圖文、案例匯編、決策咨詢、宣傳手冊等。

信息服務:圍繞政務新媒體運維、多元信息服務提供定制化、分眾化服務,助力提升傳播力、影響力,可提供信息發布,專欄專版,網站、微信、微博、App及第三方平臺賬號運維等服務。

創意設計:提供精準化一站式各類視覺創意設計服務,例如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多元定制類品牌設計、動漫手繪、網絡UI設計等。

影視制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十大視頻產品服務,包括宣傳片、專題片、廣告片、二維/3維/MG動畫、直播拍攝、欄目拍攝包裝、VR/AR互動等。

策劃執行:提供會議沙龍、論壇講座、學術研討、培訓調研、決策咨詢、網絡科普、征集意見、評比評選、比賽競技等各類形式活動的全流程化專業科學傳播策劃執行服務。

科創服務:因地制宜策劃服務科技成果傳播和轉化,如政策宣講、項目路演、跨界沙龍、成果展示、參觀對接等。

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市白家莊東里23號院A棟北京青年報大廈十層

網站:www.bkmedia.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99综合电影在线视频好看|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欧美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伊人丁香狠狠色综合久久|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伊人亚洲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69| 五月综合激情网|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